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古代经典名方目录(第一批)》通知(下篇)
编号 |
方名 |
原文 |
剂型 |
||
出处 |
处方 |
制法及用法 |
|||
75 |
沙参麦冬汤 |
《温病条辨》(清•吴瑭)“燥伤肺胃阴分,或热或咳者,沙参麦冬汤主之。” |
沙参三钱,玉竹二钱,生甘草一钱,冬桑叶一钱五分,麦冬三钱,生扁豆一钱五分,花粉一钱五分。 |
水五杯,煮取二杯,日再服。 |
汤剂 |
76 |
新加香薷饮 |
《温病条辨》(清•吴瑭)“手太阴暑温,如上条证,但汗不出者,新加香薷饮主之。” |
香薷二钱,银花三钱,鲜扁豆花三钱,厚朴二钱,连翘二钱。 |
水五杯,煮取二杯,先服一杯,得汗止后服,不汗再服,服尽不汗,再作服。 |
汤剂 |
77 |
桑杏汤 |
《温病条辨》(清•吴瑭)“秋感燥气,右脉数大,伤手太阴气分者,桑杏汤主之。” |
桑叶一钱,杏仁一钱五分,沙参二钱,象贝一钱,香豉一钱,栀皮一钱,梨皮一钱。 |
水二杯,煮取一杯,顿服之,重者再作服。 |
汤剂 |
78 |
益胃汤 |
《温病条辨》(清•吴瑭)“阳明温病,下后汗出,当复其阴,益胃汤主之。” |
沙参三钱,麦冬五钱,冰糖一钱,细生地五钱,玉竹一钱五分(炒香)。 |
水五杯,煮取二杯,分二次服,渣再煮一杯服。 |
汤剂 |
79 |
蠲痹汤 |
《医学心悟》(清•程国彭)“通治风、寒、湿三气,合而成痹。” |
羌活、独活各一钱,桂心五分,秦艽一钱,当归三钱,川芎七分,甘草五分(炙),海风藤二钱,桑枝三钱,乳香、木香各八分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0 |
二冬汤 |
《医学心悟》(清•程国彭)“治上消者,宜润其肺,兼清其胃,二冬汤主之。” |
天冬二钱(去心),麦冬三钱(去心),花粉一钱,黄芩一钱,知母一钱,甘草五分,人参五分,荷叶一钱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1 |
半夏白术天麻汤 |
《医学心悟》(清•程国彭)“眩,谓眼黑;晕者,头旋也。……有湿痰壅遏者,书云,头旋眼花,非天麻、半夏不除是也,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。” |
半夏一钱五分,天麻、茯苓、橘红各一钱,白术三钱,甘草五分。 |
生姜一片,大枣二枚,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2 |
藿朴夏苓汤 |
《医原》(清•石寿棠)“湿之化气,为阴中之阳,氤氲浊腻,故兼证最多,变迁最幻,愈期最缓。其见证也,面色混浊如油腻,口气浊腻不知味,或生甜水,舌苔白腻,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,厚如积粉,板贴不松,脉息模糊不清,或沉细似伏,断续不匀,神多沉困嗜睡。斯时也,邪在气分,即当分别湿多热多。” |
杜藿香二钱,真川朴一钱,姜半夏钱半,赤苓三钱,光杏仁三钱,生薏仁四钱,白蔻末六分,猪苓钱半,淡香豉三钱,建泽泻钱半。 |
选用丝通草三钱,或五钱煎汤代水,煎上药服。 |
汤剂 |
83 |
丁香柿蒂散 |
《伤寒瘟疫条辨》(清•杨栗山)“治久病呃逆,因下寒者。” |
丁香、柿蒂各二钱,人参一钱,生姜三钱。 |
水煎温服。 |
汤剂 |
84 |
一贯煎 |
《医方絜度》(清•钱敏捷)“一贯煎(柳洲)主肝血衰少,脘痛,胁疼。” |
北沙参、麦冬、当归各一钱五分,枸杞、生地各三钱,川楝子二钱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5 |
易黄汤 |
《傅青主女科》(清•傅山)“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,宛如黄茶浓汁,其气腥秽,所谓黄带是也。……法宜补任脉之虚,而清肾火之炎,则庶几矣。方用易黄汤。” |
山药一两(炒),芡实一两(炒),黄柏二钱(盐水炒),车前子一钱(酒炒),白果十枚(碎)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6 |
宣郁通经汤 |
《傅青主女科》(清•傅山)“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,而后经水行者,其经来多是紫黑块,人以为寒极而然也,谁知是热极而火不化乎!……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,然泄肝之火,而不解肝之郁,则热之标可去,而热之本未除也,其何能益!方用宣郁通经汤。” |
白芍五钱(酒炒),当归五钱(酒洗),丹皮五钱,山栀子三钱(炒),白芥子二钱(炒研),柴胡一钱,香附一钱(酒炒),川郁金一钱(醋炒),黄芩一钱(酒炒),生甘草一钱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7 |
完带汤 |
《傅青主女科》(清•傅山)“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,如涕如唾,不能禁止,甚则臭秽者,所谓白带也。……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,稍佐以舒肝之品,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,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,脾气健而湿气消,自无白带之患矣。方用完带汤。” |
白术一两(土炒),山药一两(炒),人参二钱,白芍五钱(酒炒),车前子三钱(酒炒),苍术三钱(制),甘草一钱,陈皮五分,黑芥穗五分,柴胡六分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8 |
清经散 |
《傅青主女科》(清•傅山)“妇人有先期经来者,其经甚多,人以为血热之极也,谁知是肾中水火太旺乎。……治之法但少清其热,不必泄其水也。方用清经散。” |
丹皮三钱,地骨皮五钱,白芍三钱(酒炒),大熟地三钱(九蒸),青蒿二钱,白茯苓一钱,黄柏五分(盐水浸,炒)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89 |
清肝止淋汤 |
《傅青主女科》(清•傅山)“妇人有带下而色红者,似血非血,淋沥不断,所谓赤带也。……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,则庶几可愈。方用清肝止淋汤。” |
白芍一两(醋炒),当归一两(酒洗),生地五钱(酒炒),阿胶三钱(白面炒),粉丹皮三钱,黄柏二钱,牛膝二钱,香附一钱(酒炒),红枣十个,小黑豆一两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90 |
两地汤 |
《傅青主女科》(清•傅山)“又有先期经来只一、二点者,人以为血热之极也,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亏乎。……治之法不必泄火,只专补水,水既足而火自消矣,亦既济之道也。方用两地汤。” |
大生地一两(酒炒),元参一两,白芍药五钱(酒炒),麦冬肉五钱,地骨皮三钱,阿胶三钱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91 |
四妙勇安汤 |
《验方新编》(清•鲍相璈)“此症生手、足各指,或生指头,或生指节、指缝。初生或白色痛极,或如粟米起一黄泡。其皮或如煮熟红枣,黑色不退,久则溃烂,节节脱落,延至手足背腐烂黑陷,痛不可忍。……宜用顶大甘草,研极细末,用香麻油调敷。……再用金银花、元参各三两,当归二两,甘草一两,水煎服。” |
金银花、元参各三两,当归二两,甘草一两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92 |
身痛逐瘀汤 |
《医林改错》(清•王清任)“凡肩痛、臂痛、腰痛、腿痛,或周身疼痛,总名曰痹症。明知受风寒,用温热发散药不愈;明知有湿热,用利湿降火药无功。久而肌肉消瘦,议论阴亏,随用滋阴药又不效。至此便云:病在皮脉,易于为功;病在筋骨,实难见效。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,何处作痛。入于气管,痛必流走;入于血管,痛不移处。如论虚弱,是因病而致虚,非因虚而致病。……古方颇多,如古方治之不效,用身痛逐瘀汤。” |
秦艽一钱,川芎二钱,桃仁三钱,红花三钱,甘草二钱,羌活一钱,没药二钱,当归三钱,灵脂二钱(炒),香附一钱,牛膝三钱,地龙二钱(去土)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93 |
除湿胃苓汤 |
《医宗金鉴》(清•吴谦)“此证俗名蛇串疮,有干湿不同,红黄之异,皆如累累珠形。……湿者色黄白,水皰大小不等,作烂流水,较干者多疼,此属脾肺二经湿热,治宜除湿胃苓汤。” |
苍术(炒)、厚朴(姜炒)、陈皮、猪苓、泽泻、赤茯苓、白术(土炒)、滑石、防风、山栀子(生,研)、木通各一钱,肉桂、甘草(生)各三分。 |
水二盅,灯心五十寸,煎八分,食前服。 |
汤剂 |
94 |
枇杷清肺饮 |
《医宗金鉴》(清•吴谦)“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。每发于面鼻,起碎疙瘩,形如黍屑,色赤肿痛,破出白粉汁,日久皆成白屑,形如黍米白屑。宜内服枇杷清肺饮。” |
人参三分,枇杷叶二钱(刷去毛,蜜炙),甘草三分(生),黄连一钱,桑白皮二钱(鲜者佳),黄柏一钱。 |
水一盅半,煎七分,食远服。 |
汤剂 |
95 |
黄连膏 |
《医宗金鉴》(清•吴谦)“此证生于鼻窍内,初觉干燥疼痛,状如粟粒,甚则鼻外色红微肿,痛似火炙。由肺经壅热,上攻鼻窍,聚而不散,致成此疮。内宜黄芩汤清之,外用油纸捻粘辰砂定痛散,送入鼻孔内。若干燥者,黄连膏抹之立效。” |
黄连三钱,当归尾五钱,生地一两,黄柏三钱,姜黄三钱。 |
香油十二两,将药煠枯,捞去渣;下黄蜡四两溶化尽,用夏布将油滤净,倾入磁碗内,以柳枝不时搅之,候凝为度。 |
膏剂 |
96 |
五味消毒饮 |
《医宗金鉴》(清•吴谦)“夫疔疮者,乃火证也。……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;毒势不尽,憎寒壮热仍作者,宜服五味消毒饮汗之。” |
金银花三钱,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。 |
水二盅,煎八分,加无灰酒半钟,再滚二、三沸时,热服。渣,如法再煎服,被盖出汗为度。 |
汤剂 |
97 |
桃红四物汤 |
《妇科冰鉴》(清•柴得华)“血多有块,色紫稠粘者,有瘀停也,桃红四物汤随其流以逐之。” |
生地三钱(酒洗),当归四钱(酒洗),白芍钱五分(酒炒),川芎一钱,桃仁十四粒(去皮尖研泥),红花一钱(酒洗)。 |
水煎温服。 |
汤剂 |
98 |
散偏汤 |
《辨证录》(清•陈士铎)“人有患半边头风者,或痛在右,或痛在左,大约痛于左者为多,百药治之罔效,人不知其故。此病得之郁气不宣,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,遂致半边头痛也。其病有时重有时轻,大约遇顺境则痛轻,遇逆境则痛重,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,则大痛而不能出户。痛至岁久,则眼必缩小,十年之后,必至坏目,而不可救药矣。治法急宜解其肝胆之郁气。虽风入于少阳之胆,似乎解郁宜解其胆,然而胆与肝为表里,治胆者必须治肝。况郁气先伤肝而后伤胆,肝舒而胆亦舒也。方用散偏汤。” |
白芍五钱,川芎一两,郁李仁一钱,柴胡一钱,白芥子三钱,香附二钱,甘草一钱,白芷五分。 |
水煎服。 |
汤剂 |
99 |
清燥救肺汤 |
《医门法律》(清•喻嘉言)“治诸气膹郁,诸痿喘呕。” |
桑叶三钱(去枝梗),石膏二钱五分(煅),甘草一钱,人参七分,胡麻仁一钱(炒,研),真阿胶八分,麦门冬一钱二分(去心),杏仁七分(炮,去皮尖,炒黄),枇杷叶一片(刷去毛,蜜涂炙黄)。 |
水一碗,煎六分,频频二、三次滚热服。 |
汤剂 |
100 |
凉血地黄汤 |
《外科大成》(清•祁坤)“治痔肿痛出血。” |
归尾一钱五分,生地二钱,赤芍一钱,黄连(炒)二钱,枳壳一钱,黄芩一钱(炒黑),槐角三钱(炒黑),地榆二钱(炒黑),荆芥一钱(炒黑),升麻五分,天花粉八分,甘草五分。 |
右一剂。加生侧柏二钱,用水二大盅,煎一盅,空心服三、四剂,则痛止肿消,更外兼熏洗。 |
汤剂 |